
马军胜亮相两会“部长通道”
3月19日,全国两会部长通道继续开启,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国家邮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军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了快递实名制如何保证用户信息安全、邮政快递如何助推精准扶贫等问题,本报特派报道组进行了整理。

全国两会第三场“代表通道”开启
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开启。卓嘎、刘蕾、贾樟柯、刘庆峰等7位全国人大代表亮相,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窦希萍:保护大运河文化带 也要重视航运功能发挥
大运河是世界上开挖最早、里程最长、规模最大、维持时间最久的人工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至今仍在使用的伟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曾批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王先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亟需资金和政策支持
建设“四好农村路”是广大农民兄弟的热切期盼,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彦明:推动航运发展 促进行业复苏
“履职多年,我始终关注航运问题。”问及全国政协委员高彦明今年带到两会上的提案,他的回答直截了当。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嘉陵江航道管理处北碚航道站站长王小万:尽快实施航电枢纽工程 打通嘉陵江高等级航道
“目前,嘉陵江航道仅能通行500吨的货轮,如果合川利泽和沙坪坝井口两个航电枢纽站建成,便可通行1000吨的货轮。”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嘉陵江航道管理处北碚航道站站长王小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全国两会,他带来了《关于尽早打通嘉陵江高等级航道的建议》,建议尽快启动合川利泽和沙坪坝井口两个航电枢纽站的建设,助力嘉陵江流域航运能力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厦门海事法院院长夏先鹏:为厦门国际航运建设“添把火”
厦门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自古就是通商裕国的主要口岸。2016年初,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厦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厦门国际航运中心成为继上海、天津、大连之后的第四个国家规划标准建设的国际航运中心。

全国政协委员、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放宽跨界通行 增强三地联动充分发挥港珠澳大桥经济社会效益
全长55公里,总投资约1200亿元的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最长海底沉管隧道和钢结构桥梁,被工程师们称为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最具挑战性的跨海工程。2018年2月6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交工验收,预计全线将于2018年第二季度实现通车。

陆永泉代表:建议加快修订《港口法》
《港口法》自2004年施行至今,在加强港口管理、维护港口安全与经营秩序、促进港口建设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陆永泉指出,随着港口发展形势变化,《港口法》的一些条款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

许振超:制定职业技能开发法 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这一表述让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青岛前湾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桥吊队队长许振超激动不已。多年来,他一直呼吁提高产业工人待遇,今年两会,他又建议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开发法》,振兴实体经济,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成平:推动中国海上救助走向深蓝
“使一线救助人员流血流汗有尊严,担当奉献受尊重。”话音刚落,会场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全国政协委员何建中:加强海上搜救体系建设 筑牢海上安全防线
“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和‘海洋强国’‘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对海上搜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进一步加强海上搜救体系建设,筑牢海上安全最后一道防线,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履行好我国搜救责任区的义务,维护好我国海洋权益。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