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在长江江苏段开展的大规模船舶进出港报告集中核查行动,4月17日拉开帷幕。镇江海事局雷霆出击,网上核查船舶400艘次,现场核查船舶117艘,发现涉嫌未按规定船舶报告、AIS未开启等违法行为34起,镇江海事局已对这部分船舶进行立案调查。
19日,记者了解到,船舶不按规定实施进出港报告,发生虚报、谎报、瞒报等违法行为,一方面不利于港口安全生产,另一方面也扰乱了正常的水上交通秩序。为规范船舶进出港报告,根据江苏海事局统一安排,镇江海事局提前一周发出了《关于做好江苏海事局全辖区统一船舶进出港报告集中核查活动的通知》,明确了组织机构、核查时间、核查要求和职责分工,机关各相关职能部门全方位主动配合做好集中核查工作。
据介绍,这次江苏海事局在全省开展集中行动主要从三个方向进行,即网上核查、陆域巡查和水域巡查。镇江海事局在当天行动中出动20名执法人员,调派3艘海巡艇、2辆执法车分6个小组同时展开行动,分工协作,互相支持。并且,要求对网上报告的船舶做到100%核查,逐一比对船舶AIS,发现异常及时反馈现场执法人员。
期间,水域巡查组三艘海巡艇分别由处相关领导带队对高资过驳区开展拉网式核查,通过手机登录船舶进出港报告服务网、船讯网,对过驳区船舶开展高效比对核查,对未按规定进行进出港报告船舶实施登船,并当场纠正违法行为。
陆域巡查组按照区域划分,对辖区码头停靠船舶进行100%检查,重点检查“来而不报”和报告不规范的问题,同时对船舶AIS设备开启、生活污水处置和船舶载运海砂等情况进行检查。
17日上午9点30分许,海事执法人员登上“皖通宝XXX”船,执法人员亮明身份后,让船主出示了有个证书、证件,发现船主并未按规定进行进出港报告。随后,执法人员当场对其进行了相关法规宣传,并提醒该船必须按规定及时进行进出港报告。
集中行动期间,海事执法人员通过网络核查船舶达400艘次,发现疑似“报而未来”船舶4艘次,4艘船舶证书显示过期。AIS异常船舶多达83艘次,76艘船舶报告信息也或多或少存在不准确、不完整等现象。在现场核查中,执法人员核查船舶117艘,涉嫌未按规定船舶报告、AIS未开启等违法行为34起。其中,本港未报告船舶19艘次,上一港未报告船舶23艘次。
目前,涉及违法行为的船舶均已立案调查。
海事部门告诉记者,从本次集中核查发现的问题来看,内河小型船舶在船舶进出港报告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集中在对报告的时限要求掌握不清、AIS设备使用不当等方面。但同时也可以看出,进过前一阶段的整治活动,船舶进出港报告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得到了提升,说明整治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类似这样大规模集中核查行动,镇江海事局年内计划开展8次。